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专栏 > 深化医改 > 正文
我市从十个方面拓展医疗服务新领域
天水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网 www.0772zs.com 发布日期:2018-03-19 17:07:15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天水市卫生计生委出台《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建立诊疗更加安全、就诊更加便利、沟通更加有效、体验更加舒适,逐步形成区域协同、信息共享、服务一体、多学科联合的医疗服务格局,推动全市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具体采取10项措施:
一是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针对疑难危重疾病,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在中医医疗机构持续探索建立符合中医学术特点,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探索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逐步建立和完善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
二是提升急诊急救服务能力。建立全市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形成以急救中心为核心、急救分站为枢纽、网络医院为基础的急救服务网络体系。完善市、县“120”急救网络,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2018年完成清水县、张川县120调度系统建设,将两区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院纳入急救网络。实现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与县区120调度系统联网,实行全市统一调度。大力推动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2018年全市三级医院要至少建成1个中心,2019年至少建成2个,到2020年实现5大中心三级医院全覆盖。
三是加快完善医联体建设。2018年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牵头建设1个以上紧密型的专科联盟,建成1个有明显成效的城市医疗集团,各县区域内至少建成1个有明显成效的医共体,有条件的县区组建人、财、物统一的紧密型医联体。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重点是医联体内部连续医疗服务中各环节的医疗质量控制,有效提升基层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形成患者有序流动、医疗资源按需调配、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分级诊疗格局。
四是拓展日间服务项目。在符合条件的三级医院推行日间手术,规范完善制度流程,逐步扩大病种范围,逐年增加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缩短患者住院等待和手术等待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日间手术和日间治疗的患者提供随访等后续服务。2018年全市三级医院均要开展日间诊疗服务,逐步扩大病种范围;制定出台日间服务医保报销政策,降低患者看病就医负担。
五是推进“互联网+”智慧医院建设。利用信息技术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移动支付、床旁结算、就诊提醒、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应用可穿戴设备为签约服务患者和重点随访患者提供远程监测和远程指导,实现线上线下医疗服务有效衔接。应用智能导医分诊、智能医学影像识别、患者生命体征集中监测等新手段,提高诊疗效率;应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配药发药、内部物流、患者安全管理等信息化、智能化。
六是就诊信息互联互通。完善全市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市内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患者使用统一的就诊卡可以在全市任一医疗机构就诊。加强居民健康卡、医保卡的应用功能,将挂号、就诊、查询、支付、结算等功能统一整合,真正实现就诊“一卡通”。
七是持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2018年全市二级医院80%以上的护理单元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2020年实现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护理单元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在医联体内实现优质护理服务下沉,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探索为患者提供上门护理、居家护理指导等服务。
八是提升药事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的处方进行审核,实现药学服务下沉。临床药师通过现场指导或者远程方式,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重点为签约服务的慢性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满足患者新需求。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中药饮片配送等服务,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
九是大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规范服务用语和服务行为。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在关键区域和关键部门完善私密性保护设施。探索开展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相关临床科室与精神科、心理科的协作,为患者同时提供诊疗服务和心理指导。
十是完善后勤保障服务。重点提升营养膳食质量和卫生间洁净状,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公共区域为候诊患者提供互联网、阅读、茶歇等舒缓情绪服务,并为有需要的住院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治疗饮食。
为督促医疗机构按时限、高质量落实各项措施,市卫计委将该项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千分制”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学科评审、院领导年度考核等挂钩。
作者:市卫计委医政科 责任编辑:孙娟